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06/30/2024 | Press release | Distributed by Public on 06/30/2024 06:26

郑水泉副书记率团访问白俄罗斯

郑水泉副书记率团访问白俄罗斯
来源: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时间:2024.06.30

6月24日至28日,为落实中白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进一步拓展学校在白俄罗斯的合作伙伴网络,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郑水泉率团访问白俄罗斯,出席北京大学与白俄罗斯国立大学联合举办的"中白高水平大学校长论坛",访问白俄罗斯国立经济大学等白俄罗斯高等教育机构,并拜访中国驻白俄罗斯大使馆。

6月25日上午,白俄罗斯总统亚历山大·卢卡申科在总统府会见了中国高校代表团。郑水泉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参加会见。卢卡申科表示,"中白高水平大学校长论坛"是两国高等教育机构之间一直以来积极对话的延续,希望进一步推进两国青年的交流交往,并期待日后白中高校推出更多人才联合培养和科研合作项目。

6月26日,"中白高水平大学校长论坛"在明斯克举办。白俄罗斯教育部部长伊万涅茨、中国教育部副部长陈杰、中国驻白俄罗斯大使谢小用、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白俄罗斯国立大学校长科罗利、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主席团第一副主席齐日科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约40所来自中国和白俄罗斯高校领导参加论坛。中白高校在论坛上发出"中白基础科学合作"倡议,举行了高校间双边协议签署仪式。郑水泉率团出席论坛,并在分论坛二"中白高校合作模式创新"上发言。

郑水泉指出,2022年,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共同宣布将中白关系定位提升为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白关系实现历史性跨越,成为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去年,习近平主席两次会见卢卡申科总统,双方就推动中白关系高水平发展达成重要共识。在两国元首的战略引领和亲自推动下,两国教育合作不断深化。他表示,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不断完善以学科为中心的国际交流模式,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中的独特作用,与白俄罗斯高校及相关机构开展了师生互访、学术研讨、合作出版等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

郑水泉结合中国人民大学的实践,分享了对于中白高校合作模式创新的几点认识:一是创新学生交流形式,拓展中白高校人才培养合作。中白高校应在常规长短期交流交换项目基础之上,探索开展实地研学、学历项目、暑期学校等形式合作,携手开发人才联合培养项目,推动中白青年互帮互助,互学互鉴。二是创新科研合作形式,提升中白高校科研合作水平。中白高校可以考虑结合自身学科优势和特点,聚焦围绕气候变化、粮食安全、减贫、人权、全球卫生治理等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重大议题展开深度合作研究,设立科研合作种子基金,推动建设区域与国别研究高端智库。三是创新文明交流形式,打造中白高校文明交流互鉴平台。建议中白高校共同培育打造文明交流互鉴合作研究平台,通过课题研究、学术交流、著作出版、访学计划等多种形式,构建文明对话交流新载体、新机制、新空间。

论坛期间,郑水泉与白俄罗斯前副总理、前驻华大使阿纳托利·托济克,白俄罗斯国立大学校长科罗利进行深入交流。郑水泉向阿纳托利·托济克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发展历程和办学特色;与科罗利就未来两校建立校级伙伴关系、共同深化青年交流、学术对话、联合研究等领域的合作进行探讨。

访白期间,郑水泉访问了白俄罗斯国立经济大学,会见该校校长阿列克谢•叶戈罗夫、副校长奥尔加·莫洛泽维奇。双方就加强人才培养合作、学者交流,推动金融学、国际关系、经济学等学科领域合作进行探讨并达成初步共识。郑水泉向白俄罗斯国立经济大学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科优势和特色,以及与白俄罗斯高校的合作基础和潜力。他表示,中国人民大学期待与白俄罗斯国立经济大学共同培育具有国际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也诚挚邀请白俄罗斯国立经济大学学者前来人民大学开展学术研究与交流合作,两校组建联合研究团队,产出具有国际影响的标志性成果。

访问期间,郑水泉率团拜访了中国驻白俄罗斯大使馆,参加了大使馆主办的中白高水平大学校长论坛中方工作交流会。代表团与教育部副部长陈杰、驻白俄罗斯大使谢小用及其他与会高校代表深入交流了中白高等教育合作内容与模式创新,并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科特色和优势。

此外,郑水泉还会见了在白校友代表,围绕校友在白事业发展、推动中白人文交流与高等教育合作等议题开展交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欧盟研究中心主任王义桅,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钱宗鑫,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林媛,外国语学院俄语系讲师张猛等一同出访。

分享
编辑:郝一迪
责任编辑:董涵琪